真空闸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

发布时间:2023/6/19 15:59:49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红军时期的毛泽东

红军到达道县的时候,毛泽东心急如焚,他找到了李德、博古和周恩来,希望他们听一听他的意见。

毛泽东说,我们不能再向西走了,从道县向西就是潇水,潇水之西一路是都庞岭八十里的大山,再向西就是湖南省的母亲河湘江,如果我们渡过潇水,那么八万红军就会被国民党四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在潇湘之间这个狭窄的区域中,两条大河拦路,数倍于红军的敌人如狼似虎。这是兵家所称的死地,一旦进去,红军就可能被葬送在这里!

“是吗?”李德叼着烟斗,轻蔑地问,“那你的意见呢?”

毛泽东胸有成竹,他告诉李德,红军不能再向西走了。红军不应该西渡潇水,而应该沿着潇水向北,从永州零陵一带渡过湘江,越过湘桂铁路,以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寻机杀回中央苏区。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博古和李德

毛泽东的意见,被李德粗暴地拒绝了。

在李德眼中,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沿着几个月前萧克的红六军团走过的路西进,到湘西地区去和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汇合,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苏区。李德的理由很充分,萧克、任弼时和王震等人带领只有几千人的红六军团都能走通,现在中央红军八万多人,怎么就不能走?

但李德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萧克的红六军团已经遭遇了重创,几乎被打散;第二,时过境迁,正因为红六军团走过这条路,敌人才在这条路上加强了不止十倍的兵力;第三,彼时的萧克红六军团算是奇兵,无人能预知其走向,所以往往能出奇制胜,但现在傻子都知道中央红军是要到湘西找贺龙萧克;第四,国民党一心要将红军消灭于湘江之东,数十万大军,包括中央军、湘军、桂军甚至粤军都派出了强悍的军队,誓要灭此朝食。蒋介石在此设下一个凶险无比的大口袋,口袋内即是天罗地网,要将红军斩尽杀绝。

但在李德看来,越是口袋才越往里钻,那才是大无畏。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萧克

年11月22日,几乎就在毛泽东找到李德请他不要渡过潇水的同时,在广西和湖南边界驻防的桂军突然南移,说是龙虎关受到红军的袭击,把大部队南撤了一百多公里,致使广西边界与湖南何键的湘军之间,一大块防守真空被人为制造出来,一个宽度约为三十公里的“桂北走廊”出现了。

这是桂系领袖白崇禧故意干的,目的是希望红军尽快从“桂北走廊”西去,不要进广西,至于其它省,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素有国民党战神和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有他自己的考虑,他最怕的有两件事,一是怕红军进入广西,二是怕蒋介石趁机进入广西。这是两个可怕的敌人,无论谁进广西,都意味着他和李宗仁的政治生命被终结。

所以,在蒋介石和红军面前,桂系采取了“拒客和送客”的策略,拒蒋介石来,送红军走,只要红军不进广西,你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就没借口进广西,那就足够了!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毛泽东和李宗仁

白崇禧是有足够“诚意”的,因为这条“桂北走廊”一留就是五天,他希望红军能够利用这宝贵的五天借道西去,情义留得足,日后好相见。

白崇禧在让出“桂北走廊”之后,就等着红军过去。他等啊等啊,等得花儿都谢了,结果发现红军这五天哪儿都没去,就在道县待着!红军过道的消息没等着,倒等来了蒋介石的斥责电报。

对于白崇禧这种给红军私留小道的行为,蒋介石出离愤怒,他给白崇禧发电报说:

共匪势单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黔川通道,无异纵虎归山,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后患,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相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白崇禧很尴尬,给红军暗送秋波,结果人家装没看见,还弄得蒋介石、何键、薛岳这些人恨不得吃了他。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白崇禧大怒,既然红军不给我面子,给你让了路你不走,那就别怪兄弟不客气了!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示意图

白崇禧这一发飙,对红军是致命的,因为广西桂军的战斗力,别说一般的杂牌军阀,就连国民党中央军也不一定敢正面硬抗。恼羞成怒的白崇禧决定在湘江边和红军决一死战。

我们至今也没弄明白为什么“桂北走廊”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李德还让红军待在道县不走。唯一的解释就是李德觉得没必要领会桂系头子的橄榄枝,一切机会都是红军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不和任何国民党的政治派别有有关系,管是哪个派系的。之前福建事变的时候如此,现在桂系向我们示好?我们不需要!

结果,李德用五万红军将士的鲜血诠释他的偏执和愚蠢。

偏执是偏执者的通行证,愚蠢是愚蠢者的墓志铭。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纪念油画

按照李德的军事部署,红军大部队从道县开拔,向西渡过了潇水。随即,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和湘军李韫珩部攻陷道县,除了血战湘江、拼死西渡外,红军再无退路。

11月25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野战军进行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同日,国民党追剿军总司令、湖南王何键也发布了《向零陵、黄沙河、全州间推进的命令》。

一时间,敌手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一方誓要在此将红军一网打尽,另一方誓要冲出重围,向湘西进军。大战在即,很多人都已经嗅到了死亡的气息,没错,数万将士在这条即将成为湖南最有名的大河的河边将最后一次看到日出时的太阳,他们将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桂北冰冷的江水中。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的重要渡口之一是界首。

界首介于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防区之间,属彭德怀和杨尚昆的红三军团,但由于红三军团还没有赶到,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对第二师师长陈光说:“来不及等红三军团了,桂军已经快速向界首开来,再等下去界首就丢了。你让四团冲上去!”

陈光答应一声,转身叫来四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要他们尽快抢占界首渡口。耿飙和杨成武不敢怠慢,立即率部冲到湘江边上,沿江上了湘桂公路,一路冲到了界首。刚刚隐蔽好,就看到桂军的先头部队开了过来。耿飙杨成武一声令下,红军枪炮齐鸣,桂军被这突然的袭击给打蒙了,转身跑得无影无踪。

界首落在了红军手中。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彭德怀

就在耿飙和杨成武的四团和桂军在界首开战的时候,同样属于陈光的第二师的第五团却遇到了麻烦:他们向北翼的全州急进军的时候,发现全州已经被湘军刘建绪占领了——这对红军来说简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全州落在敌人之手,就意味着西渡湘江的战役无法展开,红军真有可能被压缩在潇湘之间被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一口吃掉!

林彪和陈光都冒汗了。

林彪站在地图前寻找新的阻击地点,看了很久,他在地图上脚山铺一带画了个圈儿,对陈光说:“这里,你让四团去。”

林彪在地图上划定的地方,就是离全州三十里地方的脚山铺、鲁班桥和觉山一带,他要用这里作为阻击阵地来赢得渡江的先决条件。

耿飙和杨成武的四团刚拿下界首,正在吃晚饭,林彪和陈光的命令就到了,要他们把阵地交给增援而来的红三军团,自己马上赶到脚山铺。他们顾不得吃饭,立即出发,一边跑一边吃两口。

从南渡口界首,到北渡口脚山铺,全长三十公里,这三十公里,就是红军西渡湘江的唯一区域。可以想见敌军将对这一片区域进行疯狂的阻击,这个区区三十公里的沿江地带将接受血与火的洗礼,而国共两军的数万将士将陈尸于此。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界首渡口旧址

就在四团从界首跑步前进,向脚山铺方向疾奔时,路上还没什么险情,敌人也没有开到,这一带是相对安全的。但沿途看到的景象,还是让他们心悸不已:沿途和作战部队已经准备到位,而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因到敌军阻击,临时把过江区域也改了这里,夜色里,各色人等纷乱嘈杂,让四团战士的心都揪到了一起。他们只盼着军委纵队能够走快点,尽早过江。

而这个时候,军委纵队正异常缓慢地行进在桂北崎岖的山路上,他们刚刚到达广西境内,目前停留在一个叫文市的小镇上。这里距离湘江还有整整七十公里!

在文市,毛泽东和李德大吵一架。毛泽东坚持认为红军不应该再继续向西,而应该从文市转向北面,从黄沙河渡过湘江,辗转攻取宝庆,从那里继续北上,既可在湘中建立新的苏区,也可向东回到老的中央苏区。

毫无意外地,这次吵架的胜利者还是李德。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纪念馆

小小的文市此刻乱成一团,因为突然拥进数万红军将士,特别是红军的辎重、后勤、医院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文市,这远远超越了文市这个桂北小镇的负荷。顿时,文市里的角角落落人声嘈杂,镇内镇外显得凌乱不堪,伤员的呻吟、接电话的喝斥以及大街上的呼朋引伴一下子使这个从来都静谧无比的小镇炸开了锅。

前方的电话一个又一个地打来,内容只有一个:军委纵队何时能到达渡口?

从文市到湘江渡口七十公里,按正常的行军速度,一个昼夜可以走完。但军委纵队不可能有正常的行军速度,这支奇怪的队伍里不仅有伤病员,有大量妇孺,还有无数的军需辎重,甚至包括锅碗瓢盆,巨大的X光机,沉重的石印机,以及很多匪夷所思的磨面机、脱粒机、发电机、病床的床板……

事实上,从文市到湘江渡口,七十公里,军委纵队走了整整四天,而在这四天里,坚守在湘江渡口的红军战士,为了给军委纵队留下宝贵的渡江机会,几乎每一秒都在死人!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新圩阻击战纪念雕像

对于抢渡湘江,红军的计划是这样的:

右翼:由林彪和聂荣臻的红一军团担当,在距全州三十里处的鲁班桥、觉山和脚山铺一带设置阻击阵地,敌军是国民党湘军刘建绪所部。

左翼:由彭德怀和杨尚昆的红三军团担当,在灌阳、新圩一带设置阻击战场,他们的敌人是北上的广西桂军。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是中央红军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主力。长征以来,一直冲锋在前,可谓是军委纵队的“两大护法”,这一次,阻击湘桂之敌、确保军委过江的极为艰巨的任务,仍然落在了他们肩头。

年11月28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全体中央红军发布作战命令,要求中央红军各部“至三十日止全部渡过湘江”。同日,军委纵队离开文市,浩浩荡荡向湘江渡口逶迤前进。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朱德

红军军委纵队离开文市的第二天清晨,蒋介石收到了战报,他看后大为吃惊。这份报告说一部队红军已经渡过湘江,并在湘江西岸开辟了滩头阵地;同时,一座浮桥已经在湘江上架起,红军已经准备要过江了!

根据报告,蒋介石摸清楚了红军的渡江部署: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一北一南,构成了一个两线阻击阵,而共产党军队的核心部队——军委纵队,则会在这两线之间渡江。这个阻击阵北起全州,南至界首,宽度三十公里,这就是共军的生死线!

同时,蒋介石接到了另一份报告,说湘军刘建绪部已经开动,准备将已经渡过湘江去的那部分红军先行消灭。

蒋介石很高兴,在红军的高压态势下,湘桂各省这些不听话的军阀终于要对共军动真格的了。他密电薛岳,既不可纵敌,也不可盲目上阵,让那些杂牌军先上。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毛泽东和朱德

位于右翼的全州先打了起来,红一军团选择的阻击阵地位于脚山铺,这里离全州城十六公里,离右翼的界首则有三十公里。一条大致南北走向的公路穿过丘陵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并不适合作为阻击阵地,但林彪没有别的选择,他命令战士们就地挖掘工事。

工事还没等全部完工,刘建绪的湘军就上来了。湘军先由炮兵远距离发炮,同时出动轰炸机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湘军的炮火极其猛烈,纵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红一军团,这种立体攻势还是很少见到。

炮火的间隙,湘军的步兵开始冲锋了,漫山遍野全是敌军的士兵,黑压压一波又一波地向红一军团阵地猛冲。奇怪的是,红军阵地上先是一阵奇怪的沉默,等敌人冲到眼前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打!”,红军顿时枪炮齐鸣,敌军一下子被打了下去——红军弹药极其缺少,因此不敢浪费哪怕一颗子弹,敌人不到眼前,根本不舍得开枪——而电影《血战湘江》里,动不动就是机枪扫射,连个点射的镜头都没有,好像红军的弹药充足得很,像打着玩一样——这只能说明编剧和导演在这一细节上的把握不够准确。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示意图

湘军在全州战场投入的是两个师,但无论是从士兵数量还是装备水平,红军都处于绝对劣势。敌军铺天盖地的轰炸将红军的工事悉数炸塌,很多红军战士被震得耳膜破裂、口鼻喷血,凭着坚韧的作风才守住了阵地。

就在红一军团在全州大战湘军的时候,红三军团在南侧的新圩方向迎来了更难对付的桂军。守卫新圩阵地的是第五师,红三军团军团彭德怀对第五师师长李天佑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这里坚持四天!

四天,正是军委纵队从文市到湘江的赶路时间。

战斗打响的时候,桂军都愣了,因为他们惊恐地发现,红军也有大炮!激战一天下来,和兵力以及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桂军比起来,双方战成平手,各自伤亡数百人,阵地几经拉锯,仍大体维护了开战前的状态。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示意图

桂军没能旗开得胜,这让小诸葛白崇禧很没面子,尴尬之余,他让人查了一下,到底守军是何方神圣。结果一查才发现,守卫新圩的红军竟然也算是“桂军”。因为李天佑的红五师的班底就是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的部队,军中多为广西人。

11月28日,是军委纵队从文市出发的日子,同时,这一天也是军委纵队能够安全通过湘江的最后时机。因为此时的湘江渡口还是大体安全的,右翼的全州渡口有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全力阻击湘军对湘江战线的压迫,左翼的界首渡口则有彭德怀、杨尚昆的红三军团在新圩最远距离掌控,宽达三十公里的湘江上已经架设了数座浮桥,除了天空偶有敌机盘旋外,再无敌情。

此时如果军委纵队出现在湘江渡口并且迅速过江,则中央红军就会在减员极少、伤亡不大的情况下突破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的兵力依旧可以维持在八万左右——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在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渡江命令里,要求至30日全部渡过湘江!也就是说,后面的两天湘江渡口已经不再安全,更何况,军委纵队28日从文市出发,到29日到达石塘圩,短短20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整整一个昼夜!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纪念馆

也就是说,前方的红军将士已经做好了所有渡江准备,只等军委纵队,而军委纵队走到湘江边则用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一北一南,抗击着数十倍于我的敌军,湘军和桂军日夜不停向红军发动轮番进攻,子弹密如飞蝗,远有大炮攻击,近有步兵冲锋,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机枪扫射,熊熊点火将冰冷的湘江水染得一片血红。

这三天里,几支英雄的部队承受着敌人一轮猛似一轮的冲击,我军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开始了。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全州渡口旧址

在左翼的红三军团有两个阻击阵地,一个是湘江边上的界首,一个是新圩。在新圩驻防的正是同为“桂军”的李天佑的第五师,国民党军的进攻极为凌厉,轰炸机倾泻下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将红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李天佑已经忘了躲避敌人人的轰炸,也无从躲避,因为所有阵地工事已经被敌人炸了个底儿朝天。不断有指挥员出现伤亡,李天佑心急如焚,一个又一个团长、政委、营长被抬下了阵地,军团指挥部的电报不断打来,内容只有一个: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军委纵队过江。

十四团团长黄冕昌牺牲,师参谋长胡震牺牲,连师政委钟赤兵都亲自冲了上去。李天佑抖了抖身上的浮土,抓起枪冲了出去。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指挥部就设在湘江边的界首,他来到阵地前沿举起望远镜观察情况,第四师政委黄克诚大声喊他,让他下去。彭德怀不为所动,反而问张宗逊在哪里,当他得知张宗逊已经冲上前沿的时候,他发火了,命令人把张宗逊拉下来,他实在不愿再看到有指挥员牺牲,他们对红军来说实在太宝贵了。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黄克诚

这一天,红军阵地因为敌军的凶猛而产生了大量的伤亡,指挥员们在给上级打电话时,只问一个问题,军委纵队到了哪里,他们何时可以渡江?

在敌军的重重压力下,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还是勉力硬撑的时候,军委纵队离湘江还有三十公里的路程。这三十公里的路程对于野战部队而言,只能算是一个突击训练。但对于带着坛坛罐罐大行军的军委纵队来说,一天一夜也未必够。

根据各作战部队的战况显示,军委纵队要想全部渡过湘江,起码要在12月1日的晚上!

红军的高层决策者朱德和周恩来来到了界首渡口,他们亲临现场指挥,要求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无论如何要坚持到12月1日,同时要求后卫部队红五军团从后面拖住敌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即使是到12月1日的晚上,军委纵队也不可能全部渡完!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就在军委纵队已经在向湘江渡口努力接近的时候,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都因敌军攻势过于猛烈而不得不持续收缩防线,一线阵地几乎全部失守,红军退至二线与敌周旋。

红军阵地已经极度危险,林彪和聂荣臻给朱德发了一封联名电报,要求军委纵队无论如何要在30日晚上渡过湘江,否则,就有撑不住的危险。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及红军总政治部联合给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四位领导发电,要求他们派遣政工人员深入战斗基层,鼓励士气,电文最后说:“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和着火线上去!”

30日上午,军委纵队终于达到湘江渡口,开始渡江。随着军委纵队巨大的人流的到来,湘江一下子沸腾了,数以万计的人、马、辎重、骡马、车辆、民夫、行李、银元、山炮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装备挤满了浮桥,湘江成为一个巨大的集市。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战场形势

12月1日凌晨,中央红军位于左右两侧的阻击阵地在国民党军的巨大压力和持续猛攻下,已经逐渐被压缩得近乎封闭,而此时,尚有为数不少的红军部队仍未过江。已经数天水米没沾牙、数天没合眼的朱德和周恩来意味到,红军的存亡时刻到了。

11月1日下午,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带领一部队红军官兵终于摆脱敌人的围堵到达湘江渡口的时候,却发现湘江上的浮桥已经炸断。罗荣桓二话没说,带着战士们一头扑进了刺骨的江水中——当时正值湘江枯水期,可以游过去,个别地方甚至可以涉水而过。

第八军团在从中央苏区出发时,尚有近一万一千人,而成功渡江回归红军队伍的,只有不到一千人!

12月1日中午的时候,红军的“灵魂人物”李德才到达湘江渡口,眼前的一幕使这位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的、见过大世面的德国人不禁目瞪口呆:敌机不断扫射和轰炸,浮桥有的炸断,有的散架,有的摇摇欲坠,江面上漂满了战死的将士,江水为之变赤,枪声、炮声、人声、飞机轰鸣声、炸弹爆炸声、战马嘶鸣声……一副世界末日的情景!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新圩红军阻击战纪念馆

站在浮桥边现场指挥的周恩来一脸憔悴,在拥挤的人群中,他看到了李德,把眼光转向了别处,随后他看到了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她当时正怀着身孕,然后还有坐着担架的自己的妻子邓颖超,抬担架的有蔡和森的妹妹、李富春的妻子蔡畅,然后是戴眼镜的书生张闻天,腹部严重受伤躺在担架上的王稼祥,最后是个子高高但一脸病容的毛泽东。

毛泽东握着周恩来的手说:“恩来,我们到了。”

周恩来松了口气:“安全到了就好,立即过江吧。”

毛泽东看着此刻乱成一锅粥的湘江,感慨地对周恩来说:“恩来,你太忙了。”

周恩来伤感地说:“我是忙,可是你看我都忙了些什么!”

这些,从界首方向冲过来的桂军已经离此不到两公里,甚至已经有广西兵跑进了射程。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上了浮桥,此刻的湘江异常诡异,残阳如血,但在湘江里流的,除了水,还有真的血。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纪念雕像

12月1日傍晚五点半,军委纵队全部渡过湘江。

最后一支过江的是长征前夕在瑞金成立的少共国际师,师政委是后来成为解放军上将的萧华,他在解放后写了著名的《长征组歌》。这支被阻隔在湘江之东的由红色少年组成的部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鏖战才得以来到湘江边上,和罗荣桓他们一样,少共国际师也是泅水过江的。

但三十四师没能过江。

红三十四师隶属于红五军团,而红五军团在长征以来,一直是最危险的后卫军团,随时准备牺牲生命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11月25日,就在军委纵队已经离开道县,准备西渡潇水时,三十四师得到命令,要他们在原地阻击来犯之敌。在命令中,已经估计到了作为后卫部队的三十四师可能会遇到极端危险的情况,因此在命令的最后说: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湖南发展游击战争。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三十四师行军路线

12月1日黄昏,军委纵队过江之后,命令三十四师放弃阻击阵地,迅速渡江。但这个时候,敌人已经四面八方围了过来,渡江成了一个不可能完全的任务:从时间上,这里离湘江渡口至少75公里,急行军也需要走一天一夜,已经来不及;从空间上,敌军占据了所有通往湘江的道路和关隘,他们插翅也飞不过去。

他们成了处于敌人重兵包围中的孤军。

师长陈树湘命令烧掉文件,准备到湖南打游击。但即使是打游击的机会,对三十四师也不可能了。突围中,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三十四师孤立无援,最后全军覆没。程翠林政委和王光道参谋长和大部分战士一样战死沙场,陈树湘腹部重伤昏迷,被敌人用担架抬着准备押往长沙,让他在他的老家受审。

陈树湘醒来的时候,押解他的一支部队正行进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这个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忽然把手伸进肚子的伤口,用力将肠子扯断……

牺牲后的陈树湘,被湘军斩首,脑袋挂在了长沙的城墙上。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陈树湘雕像

红军过江后,李德极度抑郁,几近崩溃,曾想开枪自杀,幸亏被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阻止。仗打成这个样子,他实在无颜面见红军的广大指点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共产国际交待。

湘江一战,红军经历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从中央苏区出发时,红军尚有八万六千人,湘江战役之后,红军只剩下了三万多人。五万多年轻战士的生命,终结在桂北这条寒气袭人的大河中。

其实,对李德和博古来说,这个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红军之所以在湘江遭受如此的惨败,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自己执迷不悟,非要往蒋介石的口袋里钻;另一个是红军带着大量的家当行军,扔又不肯扔,走又走不快,结果数万战士在湘江边阻击敌人,整整三天……

湘江惨败本可避免,李德叫花子搬家式行军害惨红军

湘江战役纪念馆

如果李德听了毛泽东的话,不往蒋介石的口袋里钻,这一损失即避免;而就算一定要渡湘江,那把坛坛罐罐扔掉,行军速度大大加快,一样能够赶在敌军未部署完成前渡过湘江西去,也不会有如此严重的损失。

可惜,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不能假设,任何分析和判断都有事后诸葛亮之嫌。

湘江战役让几乎所有红军高级将领开始反思惨败的根源,大家一致把矛头对向了纸上谈兵只知瞎指挥的德国顾问李德。一个月后,李德和博古在遵义会议上被迫交出军事指挥权,众望所归的毛泽东重回军事指挥核心,中央红军开始了新的历史阶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7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