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真空闸 >> 真空闸介绍 >> 从吴京攀登者到刘慈欣山,再到一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了珠穆朗玛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登上“世界之巅”;年5月29日,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从南坡登顶珠峰;年3月,中尼边界谈判时,中方曾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珠穆朗玛在藏语中意为“大地之母”,在尼泊尔,人们把她叫做“萨加马塔峰”,西方人则称之为“埃非勒士峰”。中方曾经建议给这座山起一个统一的名字,都遭到了拒绝,“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正如电影中,老队长牺牲前所说:“我们中国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年5月24日上午9时,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开始向主峰进发。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成功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年,中尼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对于年的登顶,因为没有影像资料,一些国家并不认可。有外媒记者直言:“你们有什么证据吗?自己说登上去就登上去了?”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9名登山运动员胜利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年7月23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13米。“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人会怎么看我们?也许说这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也许说,这是一群付出巨大代价、无怨无悔的‘傻子’。但是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共和国的一代人!”
************
短篇科幻小说《山》发表于年,略早于《三体I》,全文约两万字。
酷爱登山的冯帆因一次珠峰登山事故,放弃了四位队友,独自活了下来。他放弃了自己最爱的登山事业,到海洋考察船上工作,从此不再登陆。
一艘质量相当于月球的外星飞船悬停到赤道上方的同步轨道上,引动了约m的水山,一星期内,其引力就会将大气层拉开一个空洞,永久毁灭地球的生态圈。
为逃避山,冯帆来到太平洋中,而就在这距山最远的地方,新出现了一座世界最高峰了。“山在那儿了,当然得有人去登。”所以,他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在“海山”之巅,冯帆与外星生命对话。作者用了大段篇幅,借外星生命之口,叙述了“泡世界”的科技历程。
道德与文明角度:道德与文明存续孰重,类似的困境,在《三体》中,同样会陷入;又或者没那么宏大,仅仅是对未知的探索,相比于生命;不过这个角度不是我的重点,跳过;
对于世界的假设,是科幻小说的特权,但依然需要遵循理性和逻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里,说的是人类之外的世界。尽管,是否这样的世界是否存在还存疑,但自洽的硬科幻,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物种、自然、科技,让人大开眼界,比如罗伯特·J·索耶的《恐龙文明三部曲》。
让我们来看《山》的世界:机械生命(反正非碳基)生活在地心的真空泡中,半径约为三千公里,世界没有液体和气体,只有固体。
密实宇宙论:球形空间之外是岩层,岩层向各个方向无限延伸,世界被称为泡世界。(泡世界中没有重力,他们真正意识到引力的存在是几万年以后的事了,如同他们首先发现和使用的是电磁能,但根本不知道“火”。)探索:在泡世界,守恒的物理量除了能量和质量外,还有空间。空间是最宝贵的东西,整个泡世界文明史,就是一部血腥的空间争夺史。探索关键的难点在于没有空间安放挖出的碎岩,即使是“把挖出的碎岩放到后面已经挖好的隧洞中”,但如果泡船有去无回,那么这小堆碎石占据的空间就无法恢复,就相当于这一小块空间被泡船偷走了,所以探险者们又被称为空间窃贼。太空宇宙论:“针尖”号带回了沿途各段的岩石标本,科学家们发现,地层岩石的密度.竟是随着航行距离减小的!这个发现,动摇了统治泡世界两万多年的密实宇宙论。如果宇宙密度以泡世界为核心呈这样的递减分布,那总有密度减到零的距离,于是新的宇宙模型诞生了,宇宙的密度逐渐减小,最终密度为0的空间延续至无限。万有引力:外星“牛顿”发现“当船员们悬浮在泡船中央睡觉时,醒来后总是躺在靠向泡世界方向的洞壁上。”但限于泡世界的自然状况,早期的引力理论一度认为产生引力的不是质量而是空间。地层战争:政府开始建立庞大的泡船舰队,追回被泡船探险盗走的空间。认识液体:“螺旋”号到达海底。高压海水在瞬间涌入,“螺旋”号的乘员和设备在海水涌入的瞬间就像炸弹一样爆裂了。十多艘探险泡船,都在同样的高度遇到了同样的事情。除了那神秘的“剥”的一声,再没有传回更多的信息。跟随的泡船雷达震波也传回了完全不可理解的回波,既不是空间也不是岩层。就这样,地核人第一次见到了液体。地核人给这种液体物质起了一个名字,叫无形岩。认识气体:地核人采集回了无形岩,随着泡船下降深度的增加,无形岩表面愤怒地翻滚着,呈现由无数涌泡构成的可怕形态,化做一种幽灵般的白色影子消失在空中。船舱中的探险者们相继感到了身体的异常,短路的电火花在他们体内闪烁,最后他们都变成一团团焰火,痛苦地死去了。联盟基地中的人们通过监视器传回的震波图像看到了这可怕的情景,但监视器也很快短路停机了。前去接应的泡船在与下降的泡船对接后,接应泡船中的乘员也同样短路而死,仿佛无形岩化做了一种充满所有空间的死神。接下来,在付出了更多的生命代价后,地核人终于又发现了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形态:气体。星空:泡世界的加加林,终于站到了和地球人一样的起点。通过对泡世界科学历程的描述,我们才可以理解,在冯帆和外星人会面之初,外星人所说的:“对于我们来说,周围都是山,这山把我们封闭了,我们要挖洞才能登山。”山无处不在;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我们必须登山。
对于走向星空的地核人来说,空间是一个山脚,光速也是一个山脚,“宇宙是一个更大的泡世界!”“山无处不在。”探索,永无止境!
**********
引用网友“资水东流”的文章,“地球文明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点。有网友称为文明的临界点!在黑暗的宇宙森林中,行星上的化石能源是一根小火柴,如果能够点燃宇宙提供的木头,那么将会获得整个森林,或者说,冲破地球蛋,孵化成功,获得宇宙广阔新空间;如果不能,那就会困死在地球上,和那些寂静的星球一样,依靠太阳能和地热维持一个低层次的文明。”
在化石能源这根“小火柴”耗尽之前,或者发现更高效的能源,比如可控核聚变,或者“冲破”,起码要达到恒星际航行的级别。但只有高效能源的发动机,比冲量才高,推动力大,飞船才能飞得更快。
化学火箭(单级)理论上,达不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多级火箭却是以超高的质量(燃料)/有效荷载来实现的;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Voyager1,是人类目前飞行了最远的飞行器。已经越过冥王星轨道,目前距地球约亿公里(0.光年),但远未到达奥尔特云,即还在太阳系内。目前速度约17km/s,如果不计入以太阳为目标的飞行器,那么旅行者1号应该算是人类最快的飞行器(借助土星引力,旅行者1号最高速度达到过45km/s),预计年后,旅行者1号离开奥尔特云;预计4万年后,飞临第一颗外恒星Gliese(目前距离地球20.4光年,所说的飞临,最近距离也有1.6光年)。燃煤质能转换率0.%,核裂变质能转换率为0.13%,核聚变质能转换率为0.7%。相比核裂变,核聚变不只是效率更高,更主要的是原料来源。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还要50年,问题在于,永远/一直都是50年。
此外,喷气式推进方式的速度上限约为km/s,包括化学能或核聚变能加热工质喷出。对比光速,只是光速的1.5%。不过,我们远远未达到极限,这应该是几代、几十代人去操心的事情。
TheGreatFilter大筛选猜想,作为TheGreatSilence大寂静(宇宙中应当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可是却找不到任何证据)的一种解释,认为从最原始的生命到KIII文明,有一些不可能(或者几乎不可能)穿越的障碍,这些障碍被称为大筛选。
大筛选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在这个时间轴的什么位置。有下列几种可能:
我们穿越了大筛选(我们才是特别的)
已穿越○也许Filter在生命的最初,毕竟地球花了10亿年才产生最初的生命,这意味着除了我们,不仅没有智慧生命存在,可能根本就没有其他生命存在。
○可能在原核生物细胞跳到复杂的真核生物细胞,这意味着宇宙中充满了简单的原核生物细胞,除此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我们是第一个;
第一个Filter就在眼前:
在眼前这样的话,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假设在火星上发现简单的生命,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越过的一些筛选,并不是大筛选;如果发现复杂生命化石,那简直就代表着,大筛选几乎肯定在我们前面。“Thesilenceofthenightskyisgolden.”
山无处不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