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闸

频繁政变,女总理被炸死,袭击中国使馆,细

发布时间:2022/12/23 18:08:19   

年4月26日下午,一声巨响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附近传出,3名中国人遇袭身亡。

当地,烟雾中混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孩子的痛哭声和塑料烧焦的扭曲声相互交织……

对于发动这场自杀式炸弹袭击的“俾路支解放军”组织,我们并不陌生——在年,隶属于该组织的3名恐怖分子就曾突袭中国驻巴大使馆。

卡拉奇大学爆炸案一个月后,旁遮普省便是再度遭遇了一次炸弹袭击,“巴塔”随即宣称对其负责。

而这个所谓的“巴塔”,其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在年炸死了巴基斯坦女总理。

一时间,“俾路支解放军”、“巴塔”齐聚,再加上4月初刚刚发生的不流血“政变”,三件糟心事赶在了一起,整个巴基斯坦人心惶惶——这是其建国以来最怕的三件事了。

那么,巴基斯坦的这三件糟心事,究竟又怎样的故事呢?

(巴基斯坦)

一、政变频频:“有国家的军队”

年4月,巴基斯坦国民议会突然发难,先是罢免了现任总理伊姆兰·汗,第二天就将反对党领袖、前陆军总参夏巴兹·谢里夫推向了台前,私定了巴基斯坦的新掌舵人。

突遭横祸的伊姆兰·汗显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宣称夏巴兹·谢里夫是美国指定的“进口政府”的代言人,这一切都是美国人的阴谋。

随后,他率领着自己的数千名铁杆支持者,展开了一场“复仇”大业。

从同年4月中旬到5月底,巴基斯坦相继爆发了数十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支持伊姆兰·汗的市民们走上街头,为其摇旗呐喊。

在同年5月26日,游行队伍甚至冲入了议会大厦,现场瓦斯弥漫、玻璃破碎声和人们的哭喊声掺杂在一起,此起彼伏。

(伊姆兰·汗)

然而,使出浑身解数的伊姆兰·汗还是难逃下台的命运,夏巴兹·谢里夫最终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新掌门人。

有国人或许会担忧,被伊姆兰·汗称作“美国代言人”的夏巴兹·谢里夫上台了,“巴铁”还足够“铁”吗?

其实,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政变次数不下五指之数,但与中国交好是整个巴基斯坦的共识。

夏巴兹·谢里夫上台后,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就会见了中国驻巴大使,足见“巴铁”之“铁”。

而所谓的“美国阴谋”更像是伊姆兰·汗泼出的脏水,他自己下台的原因,和美国的关联很小,更多的还是源自于巴基斯坦自身的问题。

就像有着军队背景的夏巴兹·谢里夫一样,军队一直是巴基斯坦话语权最重的那一方,缺少军队的支持是万万不能的。

(夏巴兹·谢里夫)

巴基斯坦政变频频的根源,就是军队。

年,巴基斯坦独立,它与印度的政体蓝图共同脱胎于英国的议会民主制,但与印度基本维持平稳的政治不同,巴基斯坦的政体构建一波三折。

如果说印度是“有军队的国家”,那么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则近乎“有国家的军队”。

巴基斯坦建国的前40年中,前后共有24年由军方出面组织政府。

退役准将阿布杜拉曼·希迪基在其著作《巴基斯坦的军队:印象与现实》中曾评论道:

“巴基斯坦的国家身份与利益,越来越从属于军队增长的权力……没有其他的机制能从组织、纪律上制衡军队。”

历史上,巴基斯坦军方成功发动过三次政变,推翻由政党组建的政府,改由军事统帅出面领导国家。

20世纪末,军政府终结,军队由台前主动退居幕后,国家权力再度由实权总理掌握,但军队的话语权仍是不容小觑。

(巴基斯坦军队)

事实上,在巴基斯坦,军队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军队,成为了历任总理挥之不去的梦魇。

军队自巴基斯坦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捍卫南亚穆斯林社会的使命,浸染着新生国家的不安全感,并自认为是抗击印度的支柱。

也正是出于对印度的畏惧,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将军事建设放在政策首位,无论执政者在其他方面的政策观点有多大的差异。

首任总理利亚夸特说过,“巴基斯坦没有军队,就会像纸牌做的房子一样垮掉。”

自建国至第一次军方发动政变的11年间,巴基斯坦每年的国防开支在总开支中占比平均达60.69%。

对于高昂的国防开支,巴基斯坦政府和社会在从不提出任何批评。

而也正是这般放纵的态度,使得巴基斯坦军队开始涉足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域,甚至频频发动政变。

在年,巴基斯坦发生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政变,因其谋划地在陆军总部拉瓦尔品第,而被称为“拉瓦尔品第阴谋”。

政变的主谋是阿克巴·汗少将,他与另外10名军官、4名政府官僚以及左翼知识分子共同策划了行动。

但政变因有人告密而被政府提前挫败,阿克巴·汗等人被逮捕。总理利亚夸特·阿里·汗当天就宣布政变被镇压。

尽管“拉瓦尔品第阴谋”迅速被镇压,但这并不意味着巴基斯坦的政体稳固下来,后来的政变效仿者在历史上不断出现,而利亚夸特·阿里·汗政府也因汗本人在当年10月被暗杀而终结。

吊诡之处在于,镇压此次政变的军队“建制派”——以国防部长伊斯坎德尔·米尔扎和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为首——却也在7年后成为新的政变者,只是他们由于掌握实权而轻易使政变成功。

自此,军队就成为了巴基斯坦最大的“糟心事”之一,时至今日,军队仍在暗中操纵国家选举。

但是,无论是军方执政还是政党组建的政府,他们都没能解决“巴塔问题”,也就是恐怖袭击问题。

二、巴塔肆虐:女总理被炸死

年12月,在向人群挥手致意时,被誉为“铁蝴蝶”的巴基斯坦女总理家贝·布托遭遇了自杀式炸弹袭击。

(贝·布托)

这位叱咤政坛20余年的女强人香消玉殒,含恨而终。

随后,“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而这正是从此时起,“巴塔”正式“宣战”巴基斯坦,并成为了当地人无法直视的噩梦。

其实,早在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之时,“巴塔”的种子就被埋在了阿巴边境部落区:

常年的战乱造成阿富汗军阀割据的现在,中央政府基本丧失了对边境地区的管控;

在巴基斯坦一侧,联邦直辖部落区一直都不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部落长老享有极大的自治权。

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在两国部分边界地区设立检查站和铁网,但对于阿巴之间长达公里的边境线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巴塔)

塔利班及其分支组织在边境地区来回穿梭,以躲避两国安全部队的追捕。失控的阿巴边境为塔利班构建了一条安全通道,在军方多次追缴下逃出生天。

在“阿塔”的刺激下,很多逃回部落区的“圣战分子”在直辖区建立了塔利班组织。

自此,塔利班运动在巴基斯坦落地生根。

虽然巴基斯坦军方之后在部落区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但他们不仅没有遏制当地住塔利班化趋势,反而造成大量的居民因流离失所,而选择加入塔利班组织。

在这一时期,由于巴基斯坦塔利班处于初创阶段,自身实力不够,因此未能引起巴基斯坦当局的重视,直到贝·布托被炸死后,巴基斯坦政府才宣布取缔巴基斯坦塔利班。

(塔利班)

然而,新上任的吉拉尼政府改变了前任的强硬政策,转而希望通过“怀柔政策”与“巴塔”达成谅解。

吉拉尼政府的妥协政策给了巴塔喘息的机会,并使其获得机遇,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巴基斯坦境内规模最大,杀伤性最强的恐怖组织。

根据南亚地区恐怖主义门户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

年,巴基斯坦境内因恐袭而造成的总伤亡人数达到人,同比增长43%。而巴基斯坦塔利班则在这次恐怖主义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后,在美军的协助下,巴基斯坦安全部队极大地打击了巴塔组织,击毙俘获了多位领导人,但巴基斯坦塔利班并未陷入沉寂。

年,当“巴塔”领导人贝图拉被击毙后,贝图拉的亲信哈基穆拉被任命为组织首脑。

(哈基穆拉)

在哈基穆拉执掌“巴塔”期间,虽然“巴塔”的各层结构被打散,但“巴塔”仍保留了相当的战斗力,并加强了同地区其他宗教极端势力的联系。

此外,同贝图拉不同,哈基穆拉的宗教意识形态更加极端,更加重视教派纷争。

在贝图拉时代,巴塔从未制造过教派冲突。

但是在哈基穆拉的带领下,巴塔将袭击目标由之前的政府和军事目标转向巴基斯坦境内平民,并开始频繁地挑起教派冲突,巴基斯坦国内教派冲突迅速增长。

此外,在哈基穆拉领导下,巴塔吸纳了大量来自中东、北非地区外籍恐怖分子。

在吸收了来自这些地区的极端宗教思想后,巴基斯坦塔利班极端化和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手段更加残忍。

这甚至引发了阿富汗塔利班的不满,开始与其保持距离。

面对着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尽管巴基斯坦军方有心根除“巴塔”组织,但是由于印度在一旁虎视眈眈,因此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难以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巴塔等恐怖组织之上。

此外,印巴间紧张关系制约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使其难以从根本上清除恐怖主义滋生土壤。

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自年起,巴基斯坦在军费上的投入就维持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

在军费上的大量投入,导致巴基斯坦财政持续吃紧,在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不足,由于家庭贫困,因此大部分家庭选择将儿童送往宗教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巴政府无法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此外,由于经济问题,军方每次在完成反恐任务后,政府都无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善后方案,造成反恐行动一结束,巴塔等恐怖组织就卷土重来的现象。

这些恐怖组织也利用这点煽动部落区人民对政府和军方的不满情绪,巩固自身在部落区的地位,进一步加大了巴基斯坦反恐难度。

就这样,兜兜转转间,“巴塔”一直无法得到根除,并在巴基斯坦扎得根越来越深。

但是,如此混乱的政体,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恐怖袭击,巴基斯坦这片土壤上所能长出的“鬼怪”岂会只有“巴塔”一家?

年,3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想要突袭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与警方发生激烈交火,巴基斯坦警卫人员牺牲惨重。

事后,巴基斯坦的分裂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宣称对此事负责。

而所谓的“俾路支解放军”,同样也是巴基斯坦无法直视的梦魇。

三、袭击中国大使馆:“俾路支解放军”何许人也?

在巴基斯坦建国的第二天,俾路支地区的卡拉特土邦宣布独立,拒绝加入巴基斯坦或印度。

随后,巴基斯坦以武力兼并了卡拉特土邦,这引发了俾路支武装叛乱。

(俾路支解放军)

而巴基斯坦选择强行吞并俾路支地区开始,就为俾路支问题的产生埋下了导火索。

此后,俾路支民族主义者与中央政府之间持续对抗,周期性爆发大规模冲突都让俾路支地区充斥着紧张氛围。

不仅如此,恐怖主义渗透更是让本就脆弱的俾路支省雪上加霜。

省政府的软弱无能、行政机构的职能缺失以及司法系统不完善,再加上极端种族教派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在俾路支省的蔓延,该省出现“权力真空”:

“俾路支省显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安全和治理黑洞,在这个黑洞中,政治、经济、犯罪等利益相互融合或相互竞争”。

由于长期的动荡不安,俾路支省人民无法正常就业,该省失业率与贫困人口不断攀升。

该省的年轻人没有能力负担起正常的教育费用,只能去不需要学费的宗教学校进行学习,然而有很多宗教学校都是恐怖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的温床,这为他们招募人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尽管目前俾路支省还未“塔利班化”,但经济普遍落后,缺乏就业机会和司法环境日益恶化,可能会迫使不满和沮丧的年轻人加入恐怖组织阵营。

过去几十年间,俾路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而且,军方和准军事力量“边境兵团”一直在暴力镇压俾路支省叛乱分子,甚至采用绑架、酷刑等非常规手段来对待他们。

频繁的恐袭、暗杀、绑架和平民的失踪都助长着俾路支人的不满情绪,温和派的俾路支人士与政府逐渐疏远,俾路支省局势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时刻都有崩溃的危险,当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进入21世纪后,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在持续发展,活动更加暴力化、极端化。

俾路支省由于紧邻阿富汗,成为了恐怖主义势力逃窜藏匿的重灾区。

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达拉本丁以及贾克巴德等地建立了军事基地。

巴基斯坦夫政府为了巩固军队在边境省份的地位,也以参与反恐行动为借口,要在俾路支省驻扎军队和建设军营,这一举动招致了俾路支民族主义者的强烈不满。

自年10月以来,俾路支民族主义者不时对边境哨所与收费站发动袭击,作为对军方想在戈赫鲁建立军事基地的回应。

不仅如此,这些袭击还引起了各地民族主义者的积极响应,一时间俾路支省多个地区同时陷入动荡。

他们使用火箭弹与炸弹袭击天然气设施和在建的大型项目,并摧毁交通运输线路等等。

随着冲突范围的扩大,一个名叫“俾路支解放军”的民族分离主义组织,凭借暴力且频繁的袭击,逐渐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的注意。

该组织主张暴力,意图建立一个由俾路支人组成的独立国家。

年5月,俾解发动了一系列的袭击,谋杀俾路支省的警察和外乡居民。

翌年,该组织袭击了中国籍工人。

(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

在年11月,俾解组织对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发动袭击,这次袭击被认为是俾解近年来最著名、最大规模的行动之一。

直到现在,俾解都是俾路支省活动最频繁的武装组织,是俾路支省安全环境的主要威胁。

尽管情况危急,但巴基斯坦政府发态度却是颇为暧昧。

巴基斯坦前总理穆沙拉夫曾说:

“失去俾路支省的巴基斯坦与失去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对巴基斯坦来说,失去俾路支省意味着大面积国土的丧失与战略纵深的大幅度压缩;

对俾路支来说,虽然独立后可以获得了该地区丰富的资源,但缺乏开发与开采能力,而且军事力量极为薄弱,难以保障其国土安全。

(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戒备森严)

只是,巴基斯坦内政不稳、政策频频更迭,不知究竟该如何下手。

由此观之,政变频频、“巴塔”肆虐、俾路支问题,成为了压在巴基斯坦身上的“三座大山”。

其未来之路,注定坎坷。

结语:

在巴基斯坦70余年的政治生活中,民选政府上台,军方政变,民选政府再上台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怪圈:

20世纪50年代开始,阿尤布·汗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米尔扎政府;

60年代布托上台取代叶海亚·汗将军;70年代,齐亚·哈克发动政变取代布托政府;

90年代穆沙拉夫军政府取代谢里夫政府。

巴基斯坦国家政权在民选政府和军政府之间来回交换,不断打断巴基斯坦的政治议程,包括反恐政策在内的多项举措难以得到落实。

而这也就造成了“巴塔”的肆虐。

此外,自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在年、至年、至年、至年、至年间,俾路支省先后爆发五次武装叛乱。

为什么俾路支武装叛乱反复发生?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巴基斯坦政府的频繁更迭。

虽然巴基斯坦面临重重困境,但我们所能期待的是,巴基斯坦国家所面对的“政变”虽形同宿命,却仍可能因为人类的政治智慧和勇气而被破除。

参考资料:

张元.巴基斯坦俾路支分离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叶海林.对俾路支解放军恐怖活动的分析[J].南亚研究.(2):27.

王晋.民族、族群、国家理论与俾路支民族主义[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1):.

钱雪梅.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探析[J].世界民族.(3):21.

周明.论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对阿富汗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J].南亚研究.(1):50.

陈涛: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化:特征、动力与进程[J].南亚研究季刊..

杜冰:巴基斯坦教派冲突探析[J].国际研究参考..

方金英: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主义新动向[J].现代国际关系..

方金英:从社会阶层角度解读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态[J].现代国际关系..

郭晨风:评布托政绩与布托主义[J].国际政治研究..

李德昌:巴基斯坦经济形势及人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J].南亚研究季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49.html
------分隔线----------------------------